金华职院:赛教融合 课证融通 在“岗课赛证”融合上下功夫
日期:2021-06-04 10:36:40  发布人:8000000325  浏览量:1187

429-30日,2021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器视觉系统应用”“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机电工程学院白东明、阙献书老师指导的章馨月、王栎森同学斩获“机器视觉系统应用”赛项第一名,另一赛项的第一名也由机电工程学院王桂锋、范依洲老师指导的凌建华、叶洪伟同学摘得。

据悉,两个赛项得到了北京华航唯实、海南联新、百度网讯、武汉筑梦等科技知名企业的支持,并与“1+X证书衔接。“机器视觉系统应用”赛项共有来自全省10所高职院校的18支队伍、36名选手同台“PK”。“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汇集了全省13所高职院校的26支队伍、52名选手同台竞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国制造正加快向“中国智造”迈进,机器视觉应用、机器人系统集成都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当下,机器视觉、系统集成技术已在自动化设备、设备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等众多行业里得到广泛应用,势必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机器人视觉、系统集成软硬件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为增强专业服务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能力,机电工程学院主动对接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链,及时调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并参与“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X”证书试点,积极探索“赛教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耦合“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促使“岗课赛证”融合落地,提升了多元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

                  

“三级循环”促进1X融合

                      

2019年教育部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学院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怎么“融”上主动出击。

瞄准机器人视觉、系统集成等前沿智能技术,联合业内优势企业,参与开发“工业视觉系统运维”“智能协作机器人技术及应用”“X证书标准,参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X ”证书试点。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综合项目”等一批模块化课程,构建起基于“1+X”职业技能标准的“三级循环”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内通过解决“工程案例”项目实施一级循环;在课程群内的课程间,通过“1+X”模块式项目化课程实施二级循环;在“1+X”课程群之间,通过“学期项目”实现跨课程群的三级培养。

1+X”课证教学融合实施上,一大亮点是辅修专业以证代考。针对不同“X”证书,各专业开发3-4门辅修课程,用于相应“X”证书的研学,各专业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可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取得辅修专业证书。

“为帮助学生顺利取得‘X’证书,学院专门开发了工业机器人等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和测评体系,采用项目导师制,开展‘X’考证培训。”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副主任王桂峰告诉记者,仅去年以来,该院就有80余名学生取得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或“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X”证书。

  

                                

  

“赛教融合”促“赛课证”融合       

实施“赛教融合”项目是学院做好“融合文章”的又一法宝。2018年以来,通过校内选拔,组建了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多个竞赛团队,配齐配强导师团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开展“四段轮训、阶段淘汰”的教学。怎么教?教什么?

围绕“模式识别”“视觉定位”“尺寸测量”“外观检测”等核心机器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学院一方面引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模块化课程教学,另一方面解构历年的机器人大赛竞赛内容与标准,序化并重塑为教学模块。

“芯片”技术是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技术,针对“芯片”电路板缺陷检测与定位生产场景,学院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白东明在竞赛课程中设计了“PCD电路板缺陷检测与定位”训练模块,要求学生应用机器视觉中的工业相机,采集电路板图像参数,通过编程与标准件进行匹配,找出缺陷所在,指挥机械手臂进行元器件的拆装。类似的模块还有“体检试样视觉分捡与识别”等。

这项训练较之于普通班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白东明在给普通学生上《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这门课时,要求大家掌握的是一般自动化生产制造场景中多碰到的装配实训,即运用机器视觉技术中工业相机连续获取产品的外形参数,通过比对,找到产品缺陷,进而通过编程应用机器手臂将废品运送至废料区。

“赛课证”融合实现了分层分类教学,既让少部分跑得快的学生“吃饱”,也让大部分普通学生所学内容不与科技前沿脱节,“赛教融合”的淘汰机制,也让想进“赛教融合”班的学生有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质量考评体系促“岗课赛证”真融                       

随着机器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日新月异,包括非标自动化设备、标准设备制造、半导体及电子制造等在内的众多行业中都应用到机器视觉以及精密机械模组控制、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传统的课程内容如果不及时更新、调整,培养的学生很可能一出校门就落伍于产业技术,建立实时、动态、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考评体系,是促使“岗课赛证”真融的关键举措。

学院着手建立了包括设备平台、标准内涵、考核方法等多维考核的人才培养质量考评体系,将证书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进行互认互通。引导教师将“X”证书标准和竞赛标准融合、岗位要求和课程标准融合、课程标准与竞赛标准融合。

王桂锋指导学生20182020年连续3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2020年更名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的一等奖,也参与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两个“X”证书的试点。近年来,他带领机器人专业教师团队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拆装”“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集成技术”等10余门新技术课程,培养的学生成为了行业里抢手的“香饽饽”,项建军等一批学生入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新松机器人公司等业内顶尖单位,承担关键技术攻关工作。

通过“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工业机器人团队的教学改革成果层出不穷。2017年以来,新编规划教材8套,主编省重点建设教材、省新形态教材2套;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三等奖以上奖项8项。获批省部级课题5项,在国内外SCIEI、一级期刊、论文20余篇,专利30余件。

“‘岗赛课证’一体培养,延伸了专业课程内容,扩大了技能竞赛的辐射面,拓展了赛教融合的培养内涵,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综合能力。”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志明介绍道。

                 

 

核发:8000000325 点击数:1187 收藏本页
分享到